虽然他们没有刻意的去用「知识」进行商业化,但是因为分享的干货扎实,从「求职者」的需求出发,在传递的价值观能与「粉丝」强烈共情。
几年下来,超过5000多位「求职者」向他们寻求简历修改的支持,超过1000多位「求职者」向他们进行了1对1求职咨询,他们还把自己的思考内容,「散播」在了不同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喜马拉雅,小红书,小宇宙等等,谈及的话题从「求职」拓展到了「年轻生活」,包括留学,买房,约会...
那么,他们的知识付费之旅到底如何?
#让知识在互联网流转
小茶与 Frank 从来没有把「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因为在国内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大部分人在使用手机「网上冲浪」的时候,不会总是盯着一个APP看,他们有时会刷抖音,有时在逛微博、小红书,偶尔刷一刷公众号,听一听喜马拉雅等等。
所以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非常的多样化。
这就意味着当你想要在当下互联网环境做与用户产生互动的时,就需要「把盘子铺的足够大」。
所以小茶与 Frank 从最早的微博@小茶和Frank,衍生到公众号@茶简历和蛋文书,后面又在小红书与喜马拉雅开设了账号。
「把盘子铺大」不仅仅是平台,在经营内容的时候,小茶和Frank与他们的用户关系极佳,对于用户画像了解的特别深刻。
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主要受众是19-30之间的学生和年轻白领,而且用户的忠诚度很高。
「很多人已经关注我们多年,他们特点其实是对于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比较有追求,对个人成长学习欲望也比较强,他们往往强烈的想要发掘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追求,并去实现它。」Frank向有赞说表示。
于是在内容的打造上,小茶和 Frank 也变得多样。「我们开始关注一些受众关注的话题,比如买房,裁员」,约会等等,你可以理解为我们把内容喻成一个望远镜,帮助他们看到和放大这个社会上各种他们感兴趣的人和现象。」
但是一直分散的传播知识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用户是分散的。所以对于小茶和 Frank 而言,他们需要一个地方,将这些流量聚集起来,于是他们开始做起了社群。这个社群的组织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把想法相似的人聚集起来,相互分享和支持。
「其实从 2016 年开始我们就有一个私域了,有一个「卖身群」,你可以理解为求职群,这个群有500人,我们没有做任何运营,但至今每天都活跃。」
除此之外,他们在分享知识时,会常常提及他们的公众号@茶简历和蛋文书。久而久之,用户就会通过这些内容开始关注公众号,从而形成了在公域平台将流量留存至私域的过程。
通过上述这些做法,小茶和Frank与他们的「小朋友」(他们称他们的粉丝为「小朋友」)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圈层,也是通过这些接触,他们俩渐渐发现,「知识付费」是一种需求——
因为分散的知识并不能高效的解决粉丝们的实际问题,很多「小朋友」期待系统和集中的知识内容。
同时他们也发现,「知识付费」是一种手段,可以支持和帮助他们持续且源源不断的生产高质量内容,甚至他们可以请来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朋友,把内容体系做的更加充实。
#将知识变成财富,并没有那么复杂
小茶和Frank一直都在职场上风生水起,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知识,但是为了实现「知识付费」,他们唯一缺少的就是工具,于是他们选择与有赞合作,搭建了他们自己的知识付费商城。
那么,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们通过在私域与「小朋友」的互动,感知大家的学习需求,并通过调研把这些需求具体化和框架化。然后,他们会针对这些需求内容,通过自己或者身边拥有对应经验的朋友,进行课程开发,对此,他们将其取名为「茶蛋火箭班系列课」。
随后,他们会在公众号预告分享内容,并引导用户扫码进入对应的社群。在社群里,他们还会不断的调研搜集问题,再用这些问题去引导课程内容调整,尽最大可能保证课程内容是用户需求的和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