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家便宜到哭的10元店,如何通过社群玩转私域?
商家卖的产品包罗万象,有的客单价高,复购低、有的客单低,但复购率高。
今天的文章,我们将通过世界 500 强私域战略顾问——陈三十,以他的视角来聊聊低客单、高复购的品类(比如 10 元店),应该如何通过社群做私域。
在他看来,从运营角度上来说,只要组织架构合理能够落地部署,那么就能很轻松拉长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带来利润增长。
当然,如果你卖的产品是高客单价、低复购率的产品,可以通过《5000字干货:高客单、低复购!如何玩转私域?(内附案例)》进行学习!
今日内容如下:
#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用户精细化运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私域 GMV 公式。
私域的GMV=私域用户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频次*(1+转介绍率)+第二增长曲线 GMV
除去第二增长曲线的异业合作、资源互换 GMV。对于该商品来说,就是提高客单价、复购频次、带来转介绍,以及增加转化率。
但是低客单意味着产品的利润率并不会特别高,所以运营的动作要尽可能以低成本、批量转化为前提,而想要高转化率,理想状态是 1 V 1的私聊提供顾问式服务引导转化,但这么做人工、时间成本会非常高。
因此,面对低客单的商品,唯一能做的必然是通过社群,以尽可能少的人手实现一对多的批量转化和服务。
那么,如何布置社群呢?
对此,我们可以将社群分为四种类型,以此来贯穿整个用户生命周期:
第一类:以促进购买,培育发展成为高净值用户为目的的宠粉群;
第二类:以维系高净值用户情感,发展其成为核心忠实KOC为目的的VIP群;
第三类:以促销、优惠、福利为目的,围绕具体事件活动而设立的快闪群;
第四类:以增进品牌与用户之间粘性、发展关系为目的的主题群。
当然,对于商家来说,这四类社群并不是每一类都需要去布局,而是要根据自身的产品定位和人手精力合理搭配。
下面,我们就一一拆分这四类社群的具体玩法:
#宠粉群
宠粉群重产品推荐,通过场景化的产品推荐、限时折扣、种草、用户反馈、主题活动来引导用户下单,培育其发展成为品牌的高净值用户。
其针对的用户群体,有两类:
1、刚进入私域还未产生购买行为的用户,引导其在私域中完成首购。
2、购买频次少或金额少,还未达到品牌定义的高净值标准的用户,通过社群运营,引导其产生多次购买。
这类群的价值,以转化为衡量指标,并不是说群越活跃,就越成功。品牌建该类群是为了转化,用户进群也是为了享受相关福利,强行做促活动作,拉活跃没有任何意义。举个极端的例子,群内没一个人说话,但是只要有人下单,这个群还是成功的。
通常,宠粉群适用的品牌具备以下特点之一:
1、产品品类相对标准化。个性定制化产品,前期沟通成本大,更适合1对1私聊。
2、产品价格低,相对应的用户决策试错成本也低,看到福利,转化下单概率就大。
3、产品矩阵SKU多,让用户有得选。品类少,推送来推送去这么几样,意义不大。
宠粉群的用户入群途径分为3种:线上公域下单后,引入私域的用户;线下门店接触后,引入私域的用户;以及朋友推荐入群(有社会关系做背书,解决了品牌信任认知问题)。
社群内产品矩阵组合的推荐,往往以宠粉名义附带优惠福利,常见的有:满减、满赠、买赠、买N送N、打N折、专属价、一口价、加价购等等。若是搭配赠品,可以选择滞销品或清仓品,在给予用户优惠的同时,减轻库存压力。
# VIP 群
宠粉群偏向于产品推荐转化,VIP群则更偏向于情感维系。少卖货,多维系。
当用户在私域中,消费达到一定的金额/频次,成为高净值用户后,品牌方可邀请其进入VIP群。由专人服务,在群内聊天、互动,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同时通过定期的游戏互动、社交话题、知识新知、专属特权等来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增进粘性。最终推动发展其成为核心忠实KOC,生产UGC内容,带来转介绍。
VIP 群的玩法就比较讲究,可以由品牌牵头发起话题讨论,让用户与品牌、用户与用户间产生链接,增进情感。形式有圆桌会、用户故事分享以及晒单有礼。
圆桌会
在社群内发布一个话题,选题基于产品、品牌、热点新闻,邀请群内用户通过文字或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
讨论前1~2天可进行话题预热,邀请感兴趣的用户准备讨论素材,在讨论时可适当安排些水军互动,避免冷场。
用户故事分享
其目的是为了在群内培养KOC,让成员与成员之间产生链接,发生关系,由官方的单项输出,变成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
因此,可以邀请有故事、有内容、对品牌认可的成员,在群内以文字直播或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故事、经历、经验,并不局限于品牌产品。
官方把控整体内容方向、调性,必要时可帮助其输出。在分享前,做好预热造势,增加分享者的荣誉感。其分享的内容也可作为UGC在其他社群、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进行二次传播。
晒单有礼
可邀请下单用户在社群或小程序社区内,分享自己与品牌、产品的故事;购买理由、使用体验等等,分享可获得赠礼,优质的内容额外获得XXX。
同理,社交话题的可讨论范围要尽可能广,内容要尽可能简单,尽可能让每个成员都有能力讨论、发表看法。
#快闪群
所谓快闪群,就是围绕具体事件而建立起来的群,事件结束后解散。适用于促销活动、直播。
常规朋友圈、社群内的福利发放,用户的购买行为受外界刺激轻,往往是细水长流的,看到有优惠,想买;有需求,也会买,但不是那么紧迫。
因此,就需要通过运营手段来干预,刺激大量用户在短时间内快速下单,短期内拉高GMV。
比如,常见的团购秒杀群。以小时为单位,在群内通过短期的优惠刺激,利用用户的从众心理、稀缺效应、紧迫感达到快速出单,批量成交的目的。
秒杀开始前,通过朋友圈剧本招募感兴趣的用户进群,在群内做拼团秒杀接龙,水军氛围烘托,等秒杀结束收尾后立马解散群。
如果你对如何搭建快闪群感兴趣,有赞说曾分享过如何搭建快闪群,你可以《3 分钟卖 700 单,这个「逆天」玩法竟是建一个群?》进行学习。
#主题群
围绕具体主题而建立的群。快闪群偏向于促销,主题群则更偏向于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品牌与用户之间的粘性、发展关系。一般为长期运营。
常见的主题群有内容分享群、体验官群。
内容分享群
基于品类特征,根据用户的需求,围绕特定内容主题进行讨论、分享。
比如:母婴奶粉产品,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宝妈,她们普遍心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包括吃、喝、穿、住、学习……但又因为没经验,不知道该如何做好,身边可供参考、可供交流的朋友也很少,更别说向擅长育儿的专家学习了。
因此,从用户对品类的浅层需求衍生到深层次需求,分别是如何选奶粉、如何买母婴产品、如何育儿。
对此,品牌方可以建立宝妈主题群,邀请感兴趣的宝妈进群,给她们一个相互交流育儿经验、分享讨论的场域,定期发起圆桌会、用户故事分享活动,让宝妈与宝妈之间产生链接;同时也可邀请专业的育儿专家在群内分享育儿相关的知识,包括每日干货tips、每周/每月的视频号直播……
比如,装修的坑很多,用户一辈子可能也就装修个2-3次,普遍担心被骗,因此品牌方可建立装修主题群,邀请专家定期分享干货tips、优秀装修案例、注意要点、避坑指南、装修神器……
体验官群
品牌方招募体验官,让报名的用户免费使用产品进行体验,其应用场景有三:
一、新品验证
在新品正式上市前,需要收集用户真实体验来验证产品是否满足需求,避免大面积推广后用户不买单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以体验官为主题建群,邀请感兴趣的用户进群成为体验官,免费体验产品,生产体验报告。若产品反馈不错,也可给予用户激励,让其将内容发布到小红书、微博做二次传播。
二、用户UGC收集
做过内容的都知道,品牌方假装“用户”生产出来的评价反馈远远没有真实用户生产的来得自然。因此,在缺UGC素材的时候,也通过免费的产品体验,让用户生产。
三、批量转化
将见效快、效果立竿见影的建信品,以体验官名义给到用户免费体验感受价值,并通过群内的氛围造势、优惠抵扣、限时限量售卖高价利润品,达到批量转化目的。该玩法比较考验运营能力、人力投入。
整个体验官群为了防止被薅羊毛,一定要让用户先付钱购买产品!在他们体验完产品,完成相应任务后,再由工作人员统一安排返款。
以上是低客单、高复购的私域体系中常见的四类群:宠粉群、VIP群、快闪群、主题群。此外还有赋能激励用户的分销群、多对1服务的售后群……需要根据具体的目的来搭配运营。
在整个社群运营体系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去中心化。很多社群,都是品牌方在中心化的单向单点输出,用户在其中的作用只是接收、听从指令。
这种社群是不健康的,人力成本高不说,用户非常容易疲软,社群很快就会死掉。
理想的状态是,由社群内的成员构建起一张社群关系网络,品牌方只是作为其中一个节点存在,更多的是让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联结输出内容,从而实现自运营。
作者:陈三十 编辑:清赏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社群的知识,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此链接进行学习:
推荐经营方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获取
- 1000+最佳实践
- 500+行业社群
- 50+行业专家问诊
- 全国30+场增长大会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