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了方向的华莱士此后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从福州出发,将门店开遍了全国的各大中小城镇。它的发展速度有多迅猛呢?2014年1月,在全国有4800多家连锁店,而到了2018年底,这个数值已经达到了10000家,如今门店数更是超过了14000+。营收上,华莱士的成绩也可谓亮眼。2016年,华莱士旗下华士食品在新三板挂牌,其财报显示,2015-2019年,华士食品的营业收入呈上升趋势,2019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5.50亿元。2015-2019年,华士食品的净利润也呈上升趋势,2019年度净利润达到5460万元。

从濒临倒闭到成功逆袭,在全国开出上万家门店,年营收25亿,华莱士是怎样做到的?
1、草根定位一炮而红
草根定位是华莱士能一骑绝尘的杀手锏,也是其最核心的品牌基因。观察君分析发现,餐饮行业中,近年来门店数飞速增长的餐饮品牌几乎都有一个共性:草根定位。华莱士、正新鸡排、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等莫不如此。他们深耕于平价赛道才得以迅速火出圈。
(1)靠平价策略出圈草根定位
首先体现在物美价廉。低价而品质又不差的东西对于消费者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这是华莱士能快速在全国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正如门店标语所言“一样的汉堡、一半的价格”。在肯德基,十块钱只能买盒薯条,但是在华莱士,10块钱或能换来三个汉堡。很多肯德基麦当劳的菜品几乎都能在华莱士找到相类似的,价格还比他们便宜一大半。与此同时,华莱士在品类更新和促销方面也没有落后。肯德基有嫩牛五方,华莱士也有,麦当劳出了派,华莱士也紧跟其后。促销手段也一再丰富,逢7(7日、17日、27日)买一送一,会员日单品6折,再结合各地不同的周二汉堡5元一个、周六9元两个鸡翅、周日10元三个汉堡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折扣活动,说对人没有诱惑力肯定是假的。
(2)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当麦当劳肯德基们在一二线城市攻城略地的时候,华莱士采取迂回策略,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主攻下沉市场。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主要通过如下三个方面来体现。在战略路径上,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错位竞争,主攻弱竞争和无竞争的三线及以下城市;在门店选址上,主动避开租金昂贵的核心商圈和一级路段,选择入驻租金较低的二级路段和社区;在门店面积上,主打小面积的门店,几个员工便能将一家门店成功运转起来。
选择三线及以下城市,既可以避免了成为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大佬的“刀下亡魂”,又能享受到这些地方的便宜租金。下沉市场虽然人流量比不上一二线城市,但是胜在有时间差,可以抢先占位。并且,随着华莱士早期部署的抢占二三线城市的目的基本完成,之后华莱士的店也开到了一二线城市,但也都基本上避开了黄金商圈。依靠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华莱士在巨头云集的西式简快餐赛道中脱颖而出,逐步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快餐王国。
2、福建模式成快速扩张的利器
华莱士能在这么多城市“所向披靡”连开14000+家店,实现百城万店的目标,表面上看是其低价策略的成功,实际上则要归功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即是以“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直营管理”为核心的“合作连锁模式”,这种模式现在已经有一个专有的名称——福建模式。
(1)合作连锁模式
“咨询费白菜价、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直营管理”的合作连锁商业模式是脱胎于传统特许经营和直营模式的、更加适应福建小餐饮企业快速发展的新型经营模式。而这种模式也是华莱士经过前期碰壁才摸索总结出来的。华莱士一开始也是尝试通过加盟来“跑马圈地”,而且很快就发展了七八家加盟店。但不久却发现,大部分加盟店没开多久就关门歇业了,存活下来的也很快就跟总部分道扬镳另立门户。

华怀庆分析该问题说:“自己赚2万元,加盟商却要亏20万元,从社会投资来看负18万元,参照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这种模式不产生价值,不能再走下去。”于是,华怀庆很快叫停了加盟。
加盟的路子走不通,传统直营显然也不现实,自己一家店一家店地去开,速度太慢不说,店越多管理成本越高。他在思考能不能找到一条有别于直营和加盟的第三种扩张模式呢?这时候,他们想到了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即发挥员工的智慧、扶持员工采用合作联营的方式来开拓新店。
简单地说,就是华莱士通过门店众筹的方式将股份下放给员工或者外部合作者,让其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华莱士提供技术、原料、物流、品牌输出等支持,通过直营管理确保经营标准的统一,配合门店众筹,优势互补,实现双向持股的深层次合伙。众筹分两种,对内众筹是将公司高管、核心店长及员工变为“同路人”,即从雇佣关系,转变成合伙关系。对外众筹是将供应商、门店房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纳入众筹对象。如华莱士参股的上游供应链企业达8~10家。
所以,华莱士的门店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属于一个团队的。 团队中有人管原料供应,有人抓经营,有人负责后勤。分工虽不同,但利益相捆绑,比股权激励来得更现实,更有效地发挥了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也形成了华莱士特色的共赢文化。在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看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的合作连锁模式成就了今天的华莱士。而这种帮助员工养鸡,再从中分取少量鸡蛋的手法便是华莱士实现快速扩张的有核武器。在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商业扩张模式的助力下,华莱士的门店飞速增长,顺利地实现了自己十年万店的目标。而后来这种模式也被福建地区的餐饮企业广泛使用,逐渐走出全国,成为鼎鼎有名的“福建模式”。
(2)整合产业链
随着华莱士的门店达到一定的规模,聚拢的资源越来越多,华莱士早就不靠薄利多销卖汉堡赚钱了。经过19年的发展积淀,依托上万家门店及投资平台进行的产业链整合,华莱士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快餐企业,它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的生态供应系统,供应范围涵盖装修、食材、培训、管理等方方面面。
连锁企业拼到最后,无一例外落到供应链的拼杀,谁的供应链强大,谁的效率就更高,获胜的筹码也就更大。14000+家门店的体量让华莱士对供应商拥有超强的议价能力,从而也确保了终端门店的市场竞争力。
理论上,华莱士可对涉及的每一个产业进行深度整合,每一个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比如,华莱士旗下拥有十几家面包生产企业,除了供应华莱士的需求外,同时也对外供应产品,庞大的采购量不仅使工厂的规模效应达到最佳,而且每家面包厂又还能为企业贡献数百万元的利润。
就这样,优势资源向强者集中的“马太效应”,使华莱士的商业模式越来越优化。如今,华莱士更大的梦想是做一个创业平台,帮助更多小餐饮品牌发展,并且定下了10万+的新目标——计划孵化100个品牌,每个品牌做1000家店。据了解,很多福州小餐饮品牌已经从中受益,比如玛格丽塔,在华莱士的帮助下,每年能新开200多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