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IP大行其道的时代,文创雪糕一边卖得飞起,一边暗潮涌动。
1、机
走近消费者
相比传统文创产品,雪糕让“文创”的概念变得更鲜活,算得上守正出奇。
当大家都看腻了景区的明信片、钥匙扣,贵的大件又囊中羞涩,文创雪糕给了游客另一个选择,价格高于普通雪糕,又不至于买不起,自带美貌,还能显出文化气质,一下子就满足了消费者的所有心理需求。
场景价值最大化
文创雪糕的独特更多表现为其只在某个景区才能吃到的限制设定。
物以稀为贵,全国各地的超市、小卖部都能买到的伊利蒙牛雪糕不稀奇,而只有在看三星堆文物时能吃上出土味“面具”雪糕,这足以让消费者动心。将场景价值最大化之后,雪糕溢价空间也噌噌噌扩大。
IP自带营销属性
热爱新鲜玩意的年轻人是IP营销最适合的目标群体。
营销玩得溜,联名是基操。西湖和娃哈哈AD钙奶合作,造型、口味都是当下时兴,打卡、尝鲜都能成为消费动机。
而自身IP的故事内容也能延伸出营销路子。
比如冲着西湖的爱情传说,雪糕就能成双成对买,锦鲤“转运”的寓意直击社畜痛点。普陀山则在雪糕棒上印名句签文,谁不想讨个吉利,简直把年轻人跟风打卡、热衷仪式感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打破销售渠道壁垒
面对雪糕巨头多年积攒的渠道壁垒,很多网红雪糕都“活不过一个夏天”,近年除了钟薛高异军突起,很少有其他品牌跑出来,文创雪糕成了变数。
这是因为文创雪糕和老牌雪糕的赛道不完全重叠。在景区,消费者吃雪糕侧重附加的文化价值,离开景区,自然是口味和性价比说了算。两者的销售策略定位从一开始就不同。

2、危
销售天花板决定于IP的生命力和数量
举个例子,相比于玉渊潭公园只有“樱花”一个IP,三星堆博物馆手握众多文物,仍处于开发阶段,意味着三星堆可以开模制造的文创雪糕种类更多。花开花谢终有时,文物却没有时效性,因此玉渊潭一开始推出“樱花”雪糕只是配合公园的樱花节,有时节限制,而三星堆的“面具”雪糕却能日常售卖,具备更强的生命力。
可能沦为“情怀税”
尽管文创雪糕更重文化附加值,但消费者并不会无底线降低对口味和质量的要求。就算文创雪糕是一次性生意,但如果口味和质量连及格线都达不到,很容易遭到舆论的反噬,对IP造成伤害。
比如故宫彩妆,亮相时声势浩大,很快又在消费者吐槽声中草草收场,自此再提起总少不了对故宫IP吃相的质疑。
盲目跟风不可取
文创雪糕的重点还是“文创”,归根结底还是一款文创产品,其目的还是在于展现IP,延伸景区的文化价值,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如果只是盲目跟风,简单复刻建筑、植物等形象,最终还是会泯然大众,成为又一种被淘汰的文创产品。
就像央视新闻的点评:文创雪糕始于颜值还得忠于品质。
可以说,文创雪糕的溢价来源于IP,表现为造型和包装,消费者的买单是冲着其新奇、热门、有意义。在如此不牢靠的消费关系中,文创雪糕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营销和放大自己的文化价值,不然消费者最终还是要回归小布丁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