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龄化加快,老年人睡眠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则分别达到22.3%和27.9%。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
这意味着,5亿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将成为国家未来30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也会更加多发,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失眠经验者高达50.8%,研究人员观察16-83岁的男性受试者,发现他们从中年到80几岁之间,平均每增加10岁就减少了27分钟的睡眠时间。相比于婴幼儿14-20h,成年人需要7-8h的睡眠时间,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只有5-6h,这并非是老年人的睡眠需要减少,而是其睡眠能力的降低。
2、认知症长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贾建平教授领衔的团队发表的论文,对中国60岁以上成人的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危险因素和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研究。
经统计,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症和其他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在中国非常之高。
在中国≥60岁老年人中,经年龄和性别调整的痴呆症患病率约为6.0%,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3.9%,血管性痴呆症的患病率为1.6%,其他痴呆症患病率为0.5%。这相当于,中国≥60岁老年人中,有1507万患有痴呆症,983万患有阿尔茨海默病,392万患有血管性痴呆症,132万患有其他类型痴呆症。
中国≥60岁老年人中,轻度认知障碍的整体患病率约为15.5%,这意味着中国有3877万患者。
众所周知,阿尔茨海默病与脑内一种"坏"蛋白——β淀粉样蛋白有关。这种蛋白在患者脑内产生过多,堆积在神经元周围,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通过多种途径引起神经元死亡。
而这种"坏"蛋白如果沉积在睡眠相关的脑区,则可能损伤睡眠调节相关的神经元,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随着疾病进展,患者脑内淀粉样斑块逐渐增多,更严重地影响到睡眠调节相关的脑区神经元,睡眠障碍往往也随之加重。
3、老年人所患睡眠障碍类型及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没有患AD的老年人也会出现睡眠障碍,但如果患有AD的话,睡眠障碍会出现得更加频繁,程度也更加严重。睡眠障碍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睡眠时间缩短,多数老年人睡眠的时间不足5h;
睡眠规律改变,有的老年人白天睡,夜间不睡;
易受外因干扰,夜间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觉醒频繁,睡眠变得断断续续;
浅睡眠期增多,深睡眠期减少,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深睡眠期只占睡眠时间的10%以下;
入睡难;易早醒。
可以说睡眠障碍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元凶之一。
而造成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除了生理机能退化,也涵盖了其他原因。
1)原发性睡眠障碍与老年人体内褪黒素分泌逐渐减少有关
褪黒素是导致睡眠的主要因素,它与光线有关,越到晚上分泌越多。由于老年人褪黒素分泌减少,导致深睡眠时间缩短,引起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下降。
2)继发性睡眠障碍
继发性睡眠障碍比原发性睡眠障碍更常见,占70%?80%,主要有以下因素引起。
3)精神负担过重
老年人体内各种血管功能逐渐减退,易患各种慢性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过分担忧,精神压力过重,容易处于焦虑和抑郁状态,从而导致睡眠障碍。
4)性格内向
有的老年人由于性格内向,遇事不愿与人交流,在遭遇重大精神打击时,如丧偶、离异、儿女纠纷等情况,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5)缺乏正确的睡眠观念
不少老年人缺乏正确的睡眠观念,睡眠规律破坏,想睡就睡或白天睡,晚上不睡。这样时间长了,人体生物钟受到损害,从而导致睡眠障碍。
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其主要特点是在睡眠时,除了打呼噜之外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呼吸暂停。这也是患者长期处于浅睡眠状态、睡眠质量很差的一种表现。其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身体较胖、颈围祖、下巴小的人易患此症。近年来科学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与呼吸系统、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有关,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