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有议价空间。当经销商在渠道中有了稳定的话语权之后,是具备议价能力的。强调一下,这里的议价是指在下游终端的议价能力。
举个例子,荣进做欣和六月鲜的时候,六月鲜在山东的零售价卖7元,但是荣进在上海运作的价格是10元,仅仅是把酱油的盐度降低,甜度增加,成本增加了几毛钱,但是议价的空间却做到了40%以上。
这也是荣进一直没有做调味品类一线品牌的原因之一,像海天、厨邦等,都是标准化的产品,没有足够的议价空间,意味着荣进在KA渠道的议价优势不能发挥作用,中间的附加值做不出来。
第三,能成为大单品。过去,新经销拜访的品类经销商,sku的数量基本上都是几百上千,但上海荣进的sku只有百个,却每个都是大单品。
背后的逻辑,就是上海荣进的大单品原则:每个品牌的评判标准,单个sku的年平均销售额达到300万,即品牌的销量/sku数大于300万,这也是上海荣进只有百个sku,却能年销3亿的原因。
当然,大单品原则能实施的基础,是建立在先进的销售模型中。裘晓民告诉新经销,荣进的标准是将一款产品,做到该细分品类在华东现代渠道市场容量的1/3,所以要先根据市场预估的品类规模和市场容量。
2. 销售模式是关键
在确定以导购员为主的销售模式之后,荣进对这套模式不断地探讨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八大方法”的标准化流程,新招聘的导购员根据这套流程,能以最快的时间适应。
第一,自信。自信的基础是建立产品的品质上,导购员一般都是四五十岁左右的阿姨,本身自己在家庭就会做饭。她用过产品之后,认可产品,在推荐的时候才更有信心。
第二,熟人试吃,以点扩面。比如超市的零售价是10元/瓶,给导购员的价格是5元/瓶,每月限量24瓶,导购员可以低价或者赠送,把产品给亲朋好友去试吃,扩大影响面,从而带动复购。
第三,消费者情感认同。拉进与消费者的距离,比如从话术上,不同的人如何去称呼,再比如,一家人出来购物,一般家庭主妇是消费决策者,导购员推荐的时候要找准关键人。
第四,先肯定后否定。很多消费者过去都不是用你的产品,比如海天、厨邦等,导购员肯定不能说这些品牌的产品不好,首先要肯定这些产品,然后再说什么是更好的产品。
第五,现场试吃。家庭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度很高,产品的口味好坏,一般很容易试出来。通过现场试吃,可以快速取得消费者的认同。
第六,三看三比。一看原料,和竞品相比,你的产品在原料上有什么不同,这个差异对消费者有什么好处;二看配方,告诉消费者什么是健康的配方,里面的添加剂越少越好;三看工艺,以酱油为例,传统酱油是晒式酱油,另一种是酿式酱油,工艺性更强。
“三看三比“的作用本质上是告诉消费者产品上的差异,教育消费者什么是好的产品,而不是让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只有消费者知道什么是好的产品之后,他会自己去选择比较,最后还是会选你的产品,复购率也会更高。
第七,连环推荐法。当你把一个产品卖给消费者以后,消费者对你产生信任感,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连环介绍,把其他的产品推荐给顾客,让顾客从买一瓶到买一堆。
第八,从众介绍法。品牌商一直在讲KOC,即关键意见消费者,经销商也要做这件事,去培养重点客户群体。因为顾客的介绍更能影响潜在顾客的消费决策,引导购买。
3. 落地执行是结果
有了基础的保障和销售制度的支撑,在终端的操作上,荣进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打法。
1)提炼卖点,“罚点球”式打法
荣进的产品大多都是高价格的高端产品,在经营欣和六月鲜的时候,其价格是当时海天和李锦记的两倍,要让消费者接受价格,就必须有新的卖点,以及把卖点传播出去。
600+导购员就是其传播卖点的媒介,裘晓民将其称作“罚点球”式打法,在足球比赛中,正常去踢中场是很难进球的,但是点球进球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消费者是没有专业性的,导购通过培训,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对产品的卖点以及用法极为清楚。通过导购员将产品的卖点,一点一点的灌输给消费者,日积月累,消费者接受程度就会大大提高。
2)攻克竞品,循序渐进
荣进在运作一款产品时,会在市面上先选择一款竞品,竞品的标准是价格带和品质相似。
以运作欣和六月鲜为例,当时荣进选择日本的龟甲万为对标产品,日本的龟甲万一直是酱油中的高端产品,他们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质认知。
裘晓民认为,从理论上讲,相同品质的产品,你的价格比其低20~30%左右,就可以打败竞品。典型的案例就是当年长虹电视打败松下电视,长虹通过引进松下的流水线,做到品质相似,然后通过价格优势,快速击败松下,成为行业第一。
正是形成了这样的一套从选品到制度,再到落地执行的标准化流程,让荣进具备了持续打造爆品的能力,运作千禾短短几年,就实现了其在华东现代渠道年销1.5亿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