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薯片、软糖等都是最常见的食品品类,既然“所有品类都值得再做一遍”,这些常见品类还能如何突破呢?我们可以通过细分原料、功能性成分,“再造”常规的食品品类。
除了前文提到的限定款“甘王草莓味”,元气森林还打造了王林青苹果口味气泡水。为什么品牌不直接说“草莓味”、“青苹果味”?
无论是“玫珑蜜瓜”,或者“甘王草莓”,在日本都属于“贵族”水果,不仅有着适合的甜度和迷人的香气,价格也居高不下,一个玫珑蜜瓜价格可以高达几百甚至上千人民币。使用这些细分品种,也为气泡水增加了价值感。

打造原料价值感的思路,也被日本卡乐比(Calbee)公司使用。该公司拥有“卡乐比麦片”、“北海道薯条三兄弟”等多款网红产品。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是卡乐比推出的独立高端线“Calbee Potato"旗下的“黄金土豆”。
土豆也能卖出高价值吗?作为一家一年种植三十几万吨土豆自用[4]的公司,卡乐比有挖掘土豆高品质感的方法。
卡乐比公司在介绍这款“黄金土豆”时,突出了其原料的稀有程度。“黄金土豆”来自北海道的一个稀有的土豆品种,这种品种因为其种植和储存难度,很少有人愿意生产。
但卡乐比的独立高端线“Calbee Potato”却选择这款稀有土豆为原料,并采用独特扁平锯齿切法,放大这款土豆的原料特点。

据卡乐比表示,黄金土豆的原料优势,使这系列薯条并没有加糖,甜度却和红薯、栗子一样,和其他薯条相比更浓郁香甜。尽管一包18g的薯条就要卖13元,消费者仍然愿意为“黄金土豆”买单。
除了产地特别、高端的食物原料品种,能给常见的食品种类制造出高价值外,增加功能性成分的细节沟通点,也是制造价值感的方式。
功能性食品在宣传时,主要以成分功效为特点吸引消费者。但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功能性食品赛道时,如何避免产品宣传上的同质化,成了品牌需要考虑的新思路。
维生素A有着保护视力的作用,而花青素能防止维生素A被氧化,从而辅助保护视力。

零度果坊在推出“陪我长大”儿童果汁时,在“陪我长大”系列的蓝莓石榴口味果汁中,添加了对视力有保护作用的高含量花青素原料。
如何把这个产品亮点传递给消费者呢?零度果坊抓住父母对小孩视力的重视,在海报上突出“妈妈说手机看多对眼睛不好”和“三倍于原果”两组文字。
在抓住父母对儿童用眼健康关注的同时,给出了一个对应的“解决方案”——摄取超过蓝莓中花青素含量三倍的果汁。
通过“三倍于原果”的比较方式,零度果坊体现出花青素的含量,也为其儿童果汁增加了功能性价值感。
在大健康趋势下,糖果类产品也被“重新做一遍”,增加了功能性成分。其中,机能食品品牌Nelo,推出“嚼嚼豆”系列,添加有不同的功能性原料。

在Nelo推出的这系列功能性糖果中,有一款“晚安豆”。不同于助眠常用的褪黑素原料,Nelo这款“晚安豆”中,添加有来自于华熙生物的专利产品GABA( γ-氨基丁酸)成分。GABA成分能缓和活跃的神经细胞,从而缓解精神压力、调节情绪、改善睡眠。
那如何把GABA的价值感展现出来呢?
如果没有功能性助眠产品,失眠怎么办?宝宝靠听摇篮曲入睡,而成年人自己解决失眠的“著名”方法就是数羊。
Nelo将应用GABA的功能性作用,和数一千只羊结合起来。在产品介绍中,Nelo表示,“2颗晚安豆的作用,就等于睡前数1000只羊的放松效果”。消费者看到这句话,就容易联想到,数完1000只羊后,自己迷迷糊糊、昏昏欲睡的状态。

通过应用优质的细分品类原料,以及功能性成分更形象的表述。品牌可以将“再造”的产品和消费者进行沟通,增加消费者对更高价值感产品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