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独斗不是商业扩张的最好方式,多家饰品集合品牌已经得到了机构的投资。
5月上旬,ACC饰物局就获得了来自兰馨亚洲、小米集团、顺为资本的近1亿美元融资。洋葱仓库、BA饰物局等品牌也获得了梅花创投、高樟资本的青睐。
这些品牌大多数都是2020年成立的,在资本的加持下,它们正在一二线城市快速裂变,抢占核心商圈。仅5月,ACC超级饰就开设了50余家店铺。在开店计划里,ACC超级饰预计今年年底店面数量将达到500家,ME+饰品热搜站同样也计划开店500家,BA饰物局也计划开店150家以上。

与以往饰品店只有几十平米的小店模式不同,这些饰品店的面积通常达到了150坪以上,有的旗舰店甚至能达到300坪。
有了更大的空间,它们在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巨大的饰品墙、摆件及玩偶,还有可供女孩们拍照的落地镜,意在打造一个可供消费者打卡的“网红圣地”。
而饰品集合店的SKU也达到了普通饰品店难以企及的程度,BA饰物局单店就有7000+的SKU,涵盖耳环、项链、手链、头饰、帽子等超多品类。洋葱仓库和ACC超级饰都拥有10000+的SKU。
这些店铺的经营模式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Costco+ZARA”模式
对于这些饰品集合店而言,衡量到店转化率的不仅仅是下单情况,还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会员数。BA饰物局、ACC超级饰、洋葱仓库都无一例外地模仿了Costco的仓储式会员制模式。
Costco会员的核心打法就在于,定制会员权益能让顾客感到有更多的“特权感”,由此增加会员的复购率,将首次购买的顾客转化为核心顾客。但Costco是付费会员,为了初次获客,饰品集合店们仍可看做免费模式。
以BA饰物局为例,到店选购的顾客购买饰品达到99元,即可升级为其会员,之后每年的会员费也是99元/年。会员的权益包含全场5折、新款先得、限定购买以及免费换耳夹等服务。

根据BA饰物局的介绍,其会员转化率接近60%,单月复购率接近17%,付费会员数量在30万左右。而洋葱仓库方面则称,成立三个月时,60%的会员已经到店消费两次以上,会员制度的优势正在逐渐显现。
同样,饰品集合店们还借鉴了ZARA、HM等快时尚公司,保证每周甚至每天上新,满足年轻群体“常逛常新”的新奇感。
BA饰物局会每周上新300款SKU,洋葱仓库每周上新500款SKU,ME+甚至能做到每天上新,商品正在这些集合店中快速流通。
店内饰品价格通常集中在19.9~199元之间,对于年轻女性而言较为平价,拿上两三件产品,也能够承受。产品基本是由塑料、银、珍珠锆石等材质制造而成,成本不高,却能够正好切中Z世代们对价格敏感的特性。
明星、网红与KOL带货
明星正在影响Z世代们对于潮流的认知,之前优衣库与KAWS联名款被众人哄抢,在很大程度上是优衣库利用明星提前造势。
饰品集合店正在利用明星效应打造知名度,同时传递潮流元素。BA饰物局选择rapper小鬼担任代言人,ACC也官宣了00后代言人欧阳娜娜,他们都是2000年左右出身,在年轻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
在店内,明星同款会被特意地标注出来,正好迎合了粉丝们的“同款心理”。根据《天猫服饰明星营销白皮书》显示,服饰行业是明星种草主阵地,明星同款在服饰行业影响力持续增强。
如今的新零售,正在让线下店铺从被动等待顾客探索,变为了主动去寻找顾客,社交媒体成为了主要的宣传阵地。饰品集合店们熟练地使用小红书、微博、大众点评等Z世代聚集的种草平台,通过网红及KOL们的传播,吸引本地用户前往打卡消费。
此外,有饰品集合店正在努力地和小众亚文化靠拢,汉服、Lolita、hiphop...它们正在力求获得来自Z世代的圈层认同感。当然,集合店的大店模式也能为这些小众文化提供个性化的表达空间。
强大的供应链管理
对于快时尚行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潮流趋势的快速响应能力。Zara的服饰从生产到上市,仅仅只需要两周,这个速度同样出现在饰品集合店。
ACC超级饰拥有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工厂,和全球多家知名品牌厂商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洋葱仓库也已开办一家为品牌独家供货的工厂,目的是增加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减小供应链对经营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为了打造商业护城河,除了供应商款式之外,各品牌还有自己的设计师团队、买手团队以及内容团队,这些人随时关注着时尚趋势,并及时反馈到产品上。在ACC超级饰店铺里,有30%是自主开发设计的款式,其余70%都是来自供应商。
对于集合店而言,万级的SKU考验的是门店精细化运营能力,在数字系统没有出来之前,这样的供货方式对于普通企业而言是无法想象的。
ACC超级饰在拿到融资之后,专门拿出10亿元用于搭建自有销售系统,这套数据系统能够检测每个门店每款商品的销售情况,管理者能够及时优化产品,并实现销售利益的最大化。
可以说,从设计、生产、渠道和品牌建设,饰品集合店们正逐步掌握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