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主体。深加工。
抓住了上面两大机会之后,效率都提高了,好了,现在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最后谁能脱颖而出?谁能做成新消费品牌呢?
这就要看胜负手了。
这个胜负手是:深度洞察消费者需求。
你是不是能做出大家喜欢的东西?圣农今天要从To B迈向To C,那道特别难跨的坎也是这个。
因为To B的公司最强调的是品质跟效率,就是我的产品要做的好,但是成本还得够低,因为我要管理效率。因此他所有能量都积攒在这。
而到了To C的公司,研究的是用户到底要什么。这,To B的公司其实是不知道的,因为他卖给了下游企业,由下游企业去负责研究消费者。
这时,要迈出这道坎,品质控制变成底线了,更大更重要的事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
圣农如何做的呢?
傅总告诉我,为了找到消费者想要的产品,从研发、到产品推广、到市场部,全部都找了一波新的人,成立了全新的To C团队,专业的数据营销团队。决心很大。
基本战略就是通过数据研究、全渠道营销,打造爆品。
第一款推出的是脆皮炸鸡,与空气炸锅搭配使用。为什么要首推这款产品?

在研究数据的时候发现,天猫上炸鸡相关词汇在淘系搜索和点击量几乎与鸡胸肉持平,但产品支付转化几乎不足鸡胸肉四分之一。
说明这是一个机会点,于是我们就决定以炸鸡为第一棒切入。
那,这款产品是怎么研发出来的呢?
傅总说,脆皮炸鸡这个产品其实一直有,吃的时候一般要先解冻,再拿去油炸。因为我也是有孩子的妈妈,下班回家都已经很急了,小朋友要吃东西了,你从冰箱里拿出这袋鸡翅,还要先解冻。
慢的话可能要半小时,快的话拿去微波炉,也是要时间的。
完了之后拿油炸,一锅油就炸那么几个翅膀,这种做法在家做,简直太浪费了。炸完油油的,也不喜欢给小孩吃。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事情特别不能做,这个产品形态肯定有问题,一定要改。
怎么改呢?
消费者要“更方便、更好吃、更健康、更好看”,而且今天炸鸡的消费场景是“家庭餐桌”,于是我们调整了配方、调整了包装规格、设计等等。
1,克重。
脆皮炸鸡原来是350克,有十几块,一顿是吃不完的。很多过去冷冻的肉,都是要分一顿两顿三顿慢慢吃的,在冰箱里要放好长时间。
现在,家庭消费习惯变了。我们定义它是零食,于是从350克降到250克。250克有8块左右,一家3口到4口刚刚好,每人2、3块,吃完不会特别饱。
这是我们研究对标了多方数据,解决了可以一顿吃完的问题。
2,裹粉。
我们为什么喜欢吃油炸?因为脆。鸡肉其实都是软的,炸出来脆不脆,主要靠它外面的裹粉。
而且现在消费者应该不喜欢用一锅油去炸东西,所以我们看中了今天很流行的空气炸锅这种做法。
于是我们合着空气炸锅的工作原理,把裹粉的脆度做了调整,在裹粉里加了新的成分,又改了配方让它不需要解冻,直接空气炸锅加热12分钟就好。
这样做出来,不损失炸鸡的酥脆度,并且含油量比油炸的减少40%。
这解决了方便、口感和健康的问题。
3,包装设计。
现在“颜值”对一款产品至关重要,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触点。
而我们以前的很多包装我觉得丑,90后、00后不会喜欢。于是我就请了一些现在做包装比较好的、有经验的公司来做设计。
我们整个现在做产品的小伙伴们基本都是90后,让他们来挑款式。他们说,严格禁止我说话,因为年纪太大了,不适合年轻人的眼光......
这是他们挑出来的脆皮炸鸡包装,颜色鲜艳,同时特别清晰直白地表达了我们主打的特点。

真的要做变革,做创新的时候,能克服管理者“觉得我们总是对的”这件事,很不容易,也特别重要。听完这个产品的研发过程,可以称作是“从消费者出发的产品重新设计”了。
我问傅总,这款产品上线后的效果怎么样?
她说,这是今年5月刚上的新品,天猫上线1个月,月销就超过8千单,到现在已经2万多单,成为天猫炸鸡品类第一,增速No.1。消费者反馈非常好,因为天猫上评价我一个个都在看,几乎全部都是好评。
在其他渠道的表现也很好。比如叮咚买菜,新品上市一周就超2万包;比如福州朴朴平台,新品上市3天,带动店铺总销量突破1万包;比如社区团购平台兴盛优选,也在新品的带动下,从月均销售150万提升至日均50万。
看来效果确实不错。
傅总说,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产品就来哪里。圣农是基于数据、基于消费者洞察去开发新产品的。
从消费者研究到整个产品的开发,从它的针对的人群,到包装设计,到克重,到定价,全部都做研究,发力打造C端的新消费产品。
所以,未来圣农会更多地立足“家庭餐桌”的消费场景,针对不同的家庭厨房用具,去开发不同系列的产品。比如,4度健身系列、安佰牧场等产品。
所以说,是否能真正理解消费者的需求,花巨大的精力去洞察,是能否成功“To C”的胜负手。
为什么一家原材料企业能走过38年,从0做到营收150亿?
从这次交谈中,我好像有了答案。因为它拥有“达尔文雀”不断进化的能力。
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傅总洋溢着巨大的热情和激情,她多次提到:“趋势到了,不能和趋势做抗争,要顺势而为。”
曾经2003年转型布局熟食板块,这是顺势而为。
因为疫情,中国家庭消费习惯发生改变,风口到了。虽然知道To C的业务不好做,从To B转向To C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依然从去年开始坚定地发力C端,铺渠道、打爆品,这是顺势而为。
傅总,她和圣农一起长大,陪伴它拿下B端老大,现在,他们迈向了下一个征程,用38年积累的经验和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紧跟时代趋势,去征服C端市场。
圣农的故事,是一只白羽鸡的两次转型跃升的故事,也是圣农企业三代人的故事,更是原材料产品踏上新消费浪潮,逐步实现品牌化的故事。
今天对“圣农”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