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新品牌“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多半是因为选择的生态位或者切入的赛道不够精准,毕竟在消费品品类空前丰富且供大于求的今天,一个存在显著增量的赛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新品牌的增速以及天花板。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先验视角与成功的新品牌对话时,发现他们果然对于定位什么样的赛道颇有建树。
空刻是2019年起家的速食品牌,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泡面或者自热饭,它选择了将意大利面方便化,其产品烹饪难度低、耗时少、且属于创新西式方便食品。
先是看准了年轻人这个群体,观察到了他们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加之去年的疫情拔高了消费者对方便速食的要求和期待,空刻便趁势出圈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意面这个品类,王义超告诉了我们两大原因:第一,整个方便食品行业中较为成熟的产品,大部分是聚焦在3-4元,另外一小部分配合消费升级,客单价约为20元,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东方口味,换言之,西方速食在国内市场还存在空缺;第二,对于意大利面这个品类来说,中国消费者已经被教育得较为彻底了,只不过,大多数对意大利面的需求,还停留在餐厅里。
于是,空刻与其说是开创了一个品牌,不如说是开创了一个品类。王义超表示,空刻的新,新在时间节点,“它解决了一个核心的问题,让消费者能够轻松地、方便地在家做出一道餐厅级的意大利面。在空刻出现之前,消费者是无法做到的,但这个需求是空刻创造出来。”
看来,能在现有市场中找到一个没有前人的生态位,并主动为消费者创造需求,是一个新品牌入市的绝佳途径。
然而,凭空创造需求可没那么容易,有时候也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除此之外,新品牌难道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切入赛道了吗?当然不是。
创立于2018年口腔护理品牌参半,于2020年10月上线首个漱口水系列产品后,创下了上线80天销售额达1个亿的成绩,随即获得了包括字节跳动、创新工场、梅花创投和清流资本在内的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不得不说,崛起之迅速令人惊叹。
事实上,参半最早于2018年3月就上线过首个牙膏系列产品,彼时表现平平,打出声量全靠后来的爆款漱口水。对此,尹阔解释道,“漱口水行业其实是一个自生长的行业,大家从小到大脑海里能浮现无数个广告,但是从来没有人看过漱口水的广告,所以我们在这个品类里面,算是帮助中国市场捅开了一个天花板。”
我们研究了一下, 在参半进入赛道之前,漱口水在国内的市场热度以及规模都相对较小,但即使如此,该品类目前的市场“大盘”也依然涨到了接近50亿元,可见其潜力还是巨大的。

参半的爆款打造分两条线。第一条线,是在消费者的整个使用场景里,针对某些环节做出更具体的产品补充;第二条线,是在零售场景里,发掘一些可以形成犄角互补的产品。
所谓犄角互补,无非是向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例如,在便利店中,消费者已经可以买到漱口水,但是如果想随时随地清新口气,可能就需要一些喷雾型或者爆珠类产品,而如果想治疗内源性口臭,可能就需要长期改善肠道的产品,因此,在该场景中,提供不同于现有产品的产品类型就成了相对“蓝海”的赛道。
尹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最初的目标——将参半打造成漱口水行业的王老吉。具体要做的,便是让更多的人更简单地接触到这项产品,并且没有压力地使用它,换句话说,就是要对其进行快消化的改良。
“我觉得这个主要跟产品的特性有关系,因为漱口水最主要是饭后使用,其实跟口香糖甚至功能性饮料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场景是及时性的,所以对产品重新定位非常重要。”他这样说道。
参半的出现,等于是填补了口腔用品在场景上的漏洞,未来如果口腔用品快消化,行业的天花板会提高很多,盘子变大了,那个最初改变盘子大小的品牌大概率也是最大的获益者。
Babycare的出发点也不例外,在产品品类已经趋于完善的母婴行业中,它选中了竞争压力不是非常大的背带腰凳,而避开了推车、婴儿床等相对比较有难度的细分赛道。由于产品设计理念和研发方向把握得较准,背带腰凳这个单品的切入十分顺利,且收获了较好的业绩。
在Babycare入局之前,市面上腰凳的价格段既有特别高的,也有特别低的,刚好缺失中间的价格带,因此,在科学定价策略的加持下,Babycare瞬间撬动市场成为了爆款,拿到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之后陆续新增推出的水杯、餐具等品类,也是按照同样的逻辑去布局。
钢炮将这套策略称为对品类的“重新定义”,“因为今天的市场和消费者跟十前、二十年前的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的时候,都应该重新去定义一下。比如过去的两三年,各行各业出现的大量的新锐品牌,都具备跟消费者沟通的先天优势,或者是在设计和研发等维度,拥有一些先发优势,这让很多品牌乃至行业都在被重新定义。”
Babycare让母婴用品从过去的耐用品跨到现在的快消品,在商业的维度上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因为一个家庭购买耐用品时,购买频率会比较低,但快消品则可以被持续、反复地购买。
因此,新锐品牌应该看到今天和未来的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重新思考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参半的爆款打造分两条线。第一条线,是在消费者的整个使用场景里,针对某些环节做出更具体的产品补充;第二条线,是在零售场景里,发掘一些可以形成犄角互补的产品。
所谓犄角互补,无非是向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例如,在便利店中,消费者已经可以买到漱口水,但是如果想随时随地清新口气,可能就需要一些喷雾型或者爆珠类产品,而如果想治疗内源性口臭,可能就需要长期改善肠道的产品,因此,在该场景中,提供不同于现有产品的产品类型就成了相对“蓝海”的赛道。
尹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最初的目标——将参半打造成漱口水行业的王老吉。具体要做的,便是让更多的人更简单地接触到这项产品,并且没有压力地使用它,换句话说,就是要对其进行快消化的改良。
“我觉得这个主要跟产品的特性有关系,因为漱口水最主要是饭后使用,其实跟口香糖甚至功能性饮料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场景是及时性的,所以对产品重新定位非常重要。”他这样说道。
参半的出现,等于是填补了口腔用品在场景上的漏洞,未来如果口腔用品快消化,行业的天花板会提高很多,盘子变大了,那个最初改变盘子大小的品牌大概率也是最大的获益者。
Babycare的出发点也不例外,在产品品类已经趋于完善的母婴行业中,它选中了竞争压力不是非常大的背带腰凳,而避开了推车、婴儿床等相对比较有难度的细分赛道。由于产品设计理念和研发方向把握得较准,背带腰凳这个单品的切入十分顺利,且收获了较好的业绩。
在Babycare入局之前,市面上腰凳的价格段既有特别高的,也有特别低的,刚好缺失中间的价格带,因此,在科学定价策略的加持下,Babycare瞬间撬动市场成为了爆款,拿到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之后陆续新增推出的水杯、餐具等品类,也是按照同样的逻辑去布局。
钢炮将这套策略称为对品类的“重新定义”,“因为今天的市场和消费者跟十前、二十年前的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的时候,都应该重新去定义一下。比如过去的两三年,各行各业出现的大量的新锐品牌,都具备跟消费者沟通的先天优势,或者是在设计和研发等维度,拥有一些先发优势,这让很多品牌乃至行业都在被重新定义。”
Babycare让母婴用品从过去的耐用品跨到现在的快消品,在商业的维度上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因为一个家庭购买耐用品时,购买频率会比较低,但快消品则可以被持续、反复地购买。
因此,新锐品牌应该看到今天和未来的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重新思考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