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消费降级来了。好消息,消费降级实在太爽了。
上周末,我在家理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发现原来浪费了那么多钱。
像在厨房里,蒸蛋机、面包机、泡面锅、杯子等等,都是以前刷抖音、小红书的时候,一时兴起买的。
但是买回来后,基本就吃灰了,甚至打开厨房柜子的时候才想起,「哦!我还买过这个东西。」
还有衣服,夏天到了理出了不少短袖,理了满满一床,甚至还发现好几件吊牌还挂着,买来甚至还没穿过……后来穿不了的扔了,没穿过的挂闲鱼:
其实不光是我,网上有越来越多人在讨论消费降级,纷纷表示能省就省,能存就存,购物思虑再三:
也是从上周起,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东西,都是一时冲动惹的祸。
尤其现在经济下行,大环境不好,钱越来越难赚了,回过头来想想之前买的东西,纯属浪费钱。
在逛闲鱼的时候,我还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都在「断舍离」,还有就是平替。
由此觉醒了一批「人间清醒」的消费理念,开始对钱有概念了,开始不再被品牌的消费主意洗脑了。
以前:要对自己好一点,所以要买XXX;一定要趁着年轻去好好看看外边,去享受,去过精致生活;
现在:我戒掉了精致穷,对钱没概念到底有多离谱?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原来15块的咖啡可以买1.5斤五花肉、一袋吐司+两瓶牛奶+3个鸡蛋。
而且大家也开始不装了,在小红书上,「平替」的总浏览量高达11亿。生活极简化,屋子空了很多,感觉空气都变新鲜了,家里干干净净,生活简单,捂紧口袋,消费降级。
这个现象在今年真的太合理了,甚至还有行业报告说线上消费能力在2000元以上的年轻人群最常用的APP变成了依次为小红书、闲鱼、哔哩哔哩——在小红书、B站搜索「最佳平替」,然后在闲鱼找对应的产品。
将「平替」演绎成一种生活方式。追求「平替」让年轻人的心灵变得更轻盈、更洒脱、更自由。比如身边就有一个朋友,现在开始关注朋友圈「平替」产品,看到适合的,商家直接放链接,点击购买:
所以消费降级也有好的一面,那些能够提供高品质平价产品的商家,并且找到适合销售渠道的商家,反而成了市场上的新宠儿。
平替消费并不是一种退步,而是一种进步。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真实。
除了平替,出去玩也少了。以前每到周末都想去逛下商场,现在的想法是:
出门,非必要不出门,取消无效社交。
在家,不点外卖,能自己做饭就自己做,又省钱又能控制热量。
半年下来,发现在「出去玩」和「不点外卖」这件事上,居然省了好几千。
现在的想法很简单,每时每刻都在消费降级与生活品质间找平衡。非必要不花钱,非刚需不买单。
其实商家也在顺应这个变化,就像前几年比较火的脱口秀,甚至还出现了 单人 2.5元、双人 9. 5 元特价。消费降级,让商家的也「更理性」了:
对此,我也在网上找了大家整理的「省钱」技巧,远离存钱刺客:
1、订阅刺客:我们可以为了一部电影、电视剧订阅会员,但是一般都会点连续包月、自动扣费,不知不觉一年就浪费了几百。
2、水果刺客:网上买水果,四个苹果20元、一盒小番茄27元。现在都去菜市场买,2.7元一斤的小番茄真的香。
3、优惠刺客:之前经常去楼下面包店看到任意消费 0 元购送一个甜甜圈。看上去是不错的羊毛,但是仔细一下,又觉得被商家薅了。其实,没有这个优惠,我可以不去吃的,一分钱都不用花的。
为了薅这个羊毛,却花掉了十几块钱。下次薅羊毛的时候,想一下,是你薅了商家,还是商家薅了你?
不光是我,在小红书上、闲鱼上,我找到了许多相同想法的年轻人,大家都在说,消费降级真的太爽了——钱不仅仅是賺出来,更是省下来的。
那么,当我们不买东西的时候,商家怎么办?其实回想一下,我们表面是在说消费降级,其实是在追求「物有所值」,按需购买。
该买的时候,咱们还是会买,就像前面朋友买的枕头,懂得在必要时刻慷慨解囊,对于日常必需品,展现出精明的一面,精打细算,不为品牌溢价所动。
所以对于商家来说,这也是一种机遇,一种通过提供高品质平价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机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它。今天的文章,我们将为你分享这一观点。
在不确定的环境里,与消费者一起「平替」
当大家不再愿意花钱的时候,哪些生意能赚到钱?
第一,只要消费需求存在,它就不会消失,关键在于,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满足这些需求。
前面说的就是「平替」,一旦一个需求被发现,它就像在人性里,发现了一个真空地带。人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它填上。假如一个东西不行,人们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
就像以前,咖啡的诞生,最初是作为酒的平替。
所以对于商家来说,当大家开始收紧钱包,更加谨慎地消费时,通过提供替代品或新的价值主张,商家可以在消费者不愿意花钱的时候找到赚钱的机会。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寻找既品质上乘又价格合理的「平价」产品时,不仅是因为预算紧张,更是因为我们希望在保持生活品质的同时做到理性消费。
这种追求不仅是一种省钱策略,更是一种对消费过程的乐趣探索,是新实用主义的体现。
年轻人对产品的要求是既要有品质,又要有合理的价格。这促使品牌深入供应链,寻求性价比的最大化。其实有赞商家「徕芬」就是一个很好的最佳实践。
他们最开始推出的高速吹风机产品性能对标行业龙头,把原本价格2000+的吹风机,打到300~500元,性价比极高。
片
最近,他们有入局了电动牙刷,推出「扫振一体」产品。产品上线不过5个月,就接连拿下天猫、京东、抖音不同平台中,销量、好评、人气等多个维度的品类第一。据内部数据,截至目前,其全网销量已超过130万支。
所以从成绩上,「徕芬」可谓吃到了平替消费的第一桶金,从「徕芬」的案例来看,消费者依然需要产品的质量保证,他们更需要感受到品牌在产品细节、在服务上的用心,他们可以放弃对品牌logo的虚荣认同,但需要感受到被关爱。
第二,只要你能够在一个网络中建立信任,这个关系的价值,就不会消失。
再说回「徕芬」,他们在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均建立了私域引流渠道,并为用户提供成长价值内容和服务。
后面,徕芬还会把「买过的用户说了什么?」作为内容核心,在小程序打造了一个「徕友圈」,引导客户生产UGC内容生产,拉长了用户整个生命周期以及对品牌的粘性。
这就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提供让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与消费者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在探索如何吸引用户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他们的需求。以吹风机为例,虽然「高速、静音」是产品的特点,但这些并非用户的核心需求。用户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是护发。
如果你的推广内容仅仅是「选择这款高速、静音的吹风机」,那么你很可能错过了更深层次的用户需求。用户选择吹风机,不仅仅是为了快速和安静,而是为了保护他们珍贵的头发。
所以,「徕芬」会告诉客户,真正的护发是从保护头发外层的毛鳞片开始,避免它们受到高温的损害。
样的内容,不仅仅是种草,它触动了用户的内心。它让用户真正感受到产品的价值,并从心底认可徕芬的护发理念。
当内容与用户的需求和情感产生共鸣时,他们自然会愿意为之买单。
因为这样的变化,品牌的营销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今天更多的品牌在表达自己的产品细节、在传递产品设计中的用心和关爱,通过多渠道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爱,被种草。
这样的内容,不仅仅是种草,它触动了用户的内心。它让用户真正感受到产品的价值,并从心底认可徕芬的护发理念。
当内容与用户的需求和情感产生共鸣时,他们自然会愿意为之买单。
因为这样的变化,品牌的营销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今天更多的品牌在表达自己的产品细节、在传递产品设计中的用心和关爱,通过多渠道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爱,被种草。
四个改变,打动低欲望的年轻人
这届年轻人依旧坚持「非必要不消费」、「报复性不花钱」,那么除了前面提到的平替,商家还能这么做,重新打动消费者呢?
首先,一定要明白一个观点,年轻人并不是完全丧失消费欲望 ,更多的还是迫于生活现状,对大牌祛魅、追求实用的、性价比高的产品。因此,品牌想让「低欲望」的年轻人打开钱包,让年轻人注意到你并选择你,做好这三点非常重要:
1、年轻人总是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品牌可以通过推出创新的产品功能、独特的设计元素或限量版系列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你看美妆商家Colorkey 珂拉琪,他们就根据小红书站内内容趋势,提炼出「出逃」的概念,并与消费者一起共创出新品口红,赢得市场。
2、年轻人在消费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品牌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材料、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性能来提升产品的价值感。
例如,一款耐用且功能能与亚朵酒店枕头媲美的平替款,自然会在朋友圈被种草,从而吸引下单:
3、社交化是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牌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上与消费者互动、鼓励用户分享使用体验或创建品牌社区来增加产品的社交价值。
以有赞商家RIO锐澳鸡尾酒为例,他们根据产品系列对内容做了分类,因为RIO的产品针对的群体会有一些差别,这样也是让用户快速通过产品找到自己的圈子。
O的种草俱乐部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用户通过分享来实现更多情绪价值的输出。
这个过程中 RIO 与客户建立了信任感,而这个信任问题一旦被建立,客户就会成为你的忠实用户并持续的在你这里消费。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说实话,消费降级并不可怕,它反映出消费者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消费观念。
对于商家而言,消费降级提供了重新审视市场和调整策略的机会。通过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或服务,商家可以吸引那些寻求物有所值的消费者。